中医书籍-->西医备考-->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第一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

一、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

二、小鼠白细胞分化抗原

第二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应用

一、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一)T细胞受体

(二)CD3(T3、Leu4)

(三)CD4

(四)CD8

(五)CD2

(六)CD58(LFA-3)

(七)CD28

二、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一)BCR复合物

(二)CD19

(三)CD21

(四)CD80(B7/BB1)

三、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一)FcγR(CD64、CD32、CD16)

(二)FcαR(CD89)

(三)FcεR(FcεRⅠ、FcεRⅡ)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粘附分子

第一节 粘附分子的种类和结构

一、粘合素超家族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三、selectin家族

四、Cadherin家族

五、其它未归类的粘附分子

第二节 粘附分子的表达的调节

一、粘附分子构型改变影响细胞的粘附作用

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数量改变对粘附作用的调节

第三节 粘附分子的功能

一、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二、粘附分子与淋巴细胞的归巢

三、粘附分子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

四、粘附分子参与细胞发育、分化、附着及移动

五、粘附分子与肿瘤

六、 粘附分子与凝血

七、粘附分子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第四节 可溶性粘附分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和特点

一、Ig超家族的组成

二、Ig超家族的特点

三、CD、粘附分子与Ig超家族的关系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多样性

一、 Ig重链基因的结构和重排

二、Ig轻链基因的结构和重排

三、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

四、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第三节 T细胞受体基因

一、TCR基因的结构

二、TCR基因的重排

三、T细胞库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一、细胞因子的命名

二、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一、白细胞介素(IL)

(一)IL-1

(二)IL-2

(三)IL-3

(四)IL-4

(五)IL-5

(六)IL-6

(七)IL-7

(八)IL-8

(九)IL-9

(十)IL-10

(十一)IL-11

(十二)IL-12

(十三)IL-13

(十四)IL-14

(十五)IL-15

二、集落刺激因子(CSF)

(一)IL-3

(二)GM-CSF

(三)G-CSF

(四)M-CSF

(五)SCF

(六)EPO

(七)CSF的临床应用

三、肿瘤坏死因子

四、干扰素(IFN)

(一)IFN-α和IFN-β

(二)IFN-γ

(三)IFN的临床应用

五、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六、趋化因子

(一)趋化因子的种类

(二)IL-8

(三)GRO

(四)MCP-1/MCAF

(五)MIP-1α和MIP-1β

(六)RANTES

七、其它细胞因子

(一)LIF

(二)OSM

八、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和分类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二)造血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

(三)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

(四)趋化因子受体

二、细胞因子受体中的共享链

(一)细胞因子受体共享链的种类

(二)共享链与细胞因子受体信号转导

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一)sCK-R的产生机理及作用特点

(二)sCK-R与临床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一、生物活性检测法

二、免疫学检测法

(一)ELISA(或RIA)平心法

(二)竞争法

三、胞浆或胞膜细胞因子(或受体)的检测

四、 核酸标记技术检测法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补体的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 补体固有成分的分子结构及功能

一、C1分子

(一)C1q

(二)Clr和Cls

二、C4分子

三、C2分子

四、C3分子

五、C5分子

六、C6和C7

七、C8分子

八、C9分子

九、B因子

十 、D因子

十一、P因子

第二节 补体调节分子的结构及功

一、C1抑制物

二、C4结合蛋白

三、促衰变因子(CD55)

四、膜辅蛋白(CD46)

五、H因子

六、I因子

七、过敏毒素灭活剂

八、S蛋白

九、CD59

十、SP40/40

十一、同种限制因子

第三节 补体受体的结构及功能

一、C1q受体

二、I型补体受体(CD35)

三、Ⅱ型补体受体(CD21)

四、Ⅲ型补体受体(CD11b/CD18)

五、Ⅳ型补体受体

六、Ⅴ型补体受体

七、H因子受体

八、C3a、C4a和C5a受体

第四节 补体的结构及遗传学特征

一、补体蛋白结构的共同性

二、补体的遗传学特征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第一节 MHC基因图及其遗传特征

一、小鼠H-2基因图

二、人HLA基因图及其遗传特征

(一)HLA基因定位

(二)HLA血清学抗原的命名

(三)HLA的家系遗传及多态性

第二节 MHC抗原的结构及检测

一、MHC抗原的结构

(一)Ⅰ类抗原的结构和分布

(二)Ⅱ类抗原的结构和分布

二、MHC I类、Ⅱ类基因的结构

第三节 MHC中的单体型

一、C4单体型

二、补体型

三、MHC扩展单体型

第四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

一、MHC与胸腺对胸腺细胞的选择作用

二、MHC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一)MHC对免疫应答遗传控制研究的基本条件

(二)Ir基因

三、MHC参与免疫细胞识别抗原

四、MHC对免疫应答中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限制(约束)作用

第五节 HLA的临床应用

一、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二、HLA与器官、骨髓移植

三、HLA其他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淋巴细胞群及其亚群

第一节 B淋巴细胞的分化和表面标志

一、B细胞的分化

二、B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第二节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

一、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的分化

(一)T细胞在胸腺分化过程中的表型改变

(二) T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

(三)T细胞在胸腺中获得MHC限制的能力

(四)成熟T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二、T淋巴细胞亚群

(一)CD4阳性细胞群

(二)CD8阳性细胞群

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

一、NK细胞的来原

二、NK细胞的表型

三、NK细胞的活化

四、NK细胞的功能

第三节 LAK细胞

一、LAK 细胞

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第四节 免疫细胞中的凋谢

一、凋谢的生物学特征

二、免疫细胞中的凋谢

(一)干细胞

(二)T细胞

(三)B细胞

(四)髓样细胞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TCR/CD3复合体

一、TCRαβ和TCRγδ

二、CD3γ、δ和 ε链

三、CD3ζ和η链

第二节 蛋白酪氨酸激酶

一、p56[SB]lck[/SB]

二、p59[SB]fyn[/SB]的

三、SH-2结构域的调节作用

第三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

一、CD45的基因结构及异型

二、CD45在信号转导中的调节作用

第四节 G蛋白和磷脂酶C

一、G蛋白

二、磷脂酶C

第五节 蛋白激酶C

一、PKC的亚类及其结构特点

二、PKC的转位与激活

第六节 T细胞基因的转录激活及其表达

一、细胞原癌基因

二、细胞因子基因

三 、细胞因子受体基因

第七节 经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分子基础

一、BCR的组成及功能

二、BCR相关联的分子

三、PCR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第八节 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常用方法

一、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分子的鉴定

二、信号转导中第二信使含量的测定

三、激酶活性的测定

四、细胞核转录因子的分离和鉴定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免疫网络学说及其在医海陆空中的应用

第一节 独特型和抗独特型

一、独特型发现

二、独特的分类

三 、独特型的分布

四、抗独特型的分类

第二节 免疫网络学说

一、Jerne的免疫网络学说

二、免疫网络的其它模型

第三节 抗独特型抗体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抗独特抗体的制备

二、抗独特型抗体在医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十章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引论

第一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一、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特性和共性比较

二、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第三节 神经和内分泌(或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

一、神经内分泌对免疫功能调控的生物学基础

(一)免疫组织及器官上的神经支配

(二)免疫细胞上的受体分布

(三)免疫细胞合成的神经肽或激素

二、激素、神经肽及神经递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一)类固醇激素

(二)甲状腺激素

(三)蛋白质及肽类激素

(四)经典神经递质

三、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四、神经系统定位损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五、条件反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第四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一、免疫应答过程中神经及内分泌变化

二、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一)IL-1

(二)IL-2

(三)IL-6

(四)TNF-α

(五)IFN

(六)其它细胞因子

三、胸腺肽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四、免疫功能在神经及内分泌组织中的体现

(一)中枢神经系统(CNS)

(二)外周神经系统

(三)垂体前叶

(四)胎盘

第五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环路

参考文献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