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陈汉平

陈汉平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陈汉平,男,汉族。1937年生于福建省闽候县。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随后在附属龙华医院和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从事针灸临床与研究。1964年11月至1965年8月,在北京中医学院援外培训班进修针灸学。1969年4月至1971年7月,在上海第二医学院法语培训班学习法语。1972年5月至1974年8月,赴阿尔及利亚援外,任医疗队医师兼法语翻译。1979年4月至1981年6月赴法国巴黎Necker医院肾病研究中心(INDERMU-25)进修免疫学。1981年晋升副主任医师,1987年晋升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实验针灸分会理事长,上海市针灸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针灸杂志》编委会主任,《中国中医药年鉴》副主编,第六届上海市科协委员,《上海免疫学杂志》第六届编委会编委。曾任上海中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学院针灸系主任,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长,第五届上海市科协委员,上海市免疫学会常务理事等。从1984年、1986年分别被聘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以来,共培养硕士20名,博士15名。主编《中国针灸年纪》(1993),《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针灸分册》(1995),《实用针灸手册》(1996),《针灸临床研究进展》(1997),与裘沛然共同主编《新编中国针灸学》(1992),参与编写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灸治疗学》。8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共发表论文230余篇,共获省、部级成果奖9项,于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

陈汉平掌握法语和英语,曾22次赴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10余个国家和地区学习、工作、考察或讲学。1989年曾作为中国政府科技代表团专家组成员,赴前苏联参加“中国科技日”活动。1995年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顾问赴越南考察针灸工作。陈汉平在治学上,追求海派学术风格,主张兼收并蓄、广采博纳,在继承中医、灸学传统的基础上,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努力争取把传统针灸学同现代生物学、医学有机地互相渗透和结合,乃至最终互相融合。

学术观点

一、治学方面

二、学术方面

科研成果

论文

隔药饼灸延缓衰老的临床和免疫学机理研究

试论针灸学的任务、目的与研究方法

针灸作用与人体反应性的关系

正确理解针灸现代化的涵义

针灸学与生命科学

以《经络的研究》为针灸学术攀登新起点--一年来针灸学术概况回顾

针灸学任务--探索生命科学并用其成果-’95年针灸学术动态与发展

21世纪针灸的重要特征--开放性《针灸与“脑的十年”》专题笔谈小结

针灸与“脑的十年”(一)

针药结合治疗7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分析

创造性-针灸学术发展之关键

影响针灸效应因素的研究

针灸活血化瘀作用的探讨

对甲亢阴虚证的细胞免疫学观察

关于针灸-免疫研究思路的探讨

从经络腧穴神经科学角度探讨心与小肠相表里

针刺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作用特点

关于针灸调节作用规律与机制的思考

关于腧穴功能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于腧穴功能研究方法问题

针灸预防疾病作用的探讨

不同机能状态时穴位下神经刺激对血压的影响

甲亢阴虚火旺与气阴两虚证的初步探讨

对甲状腺机能减退阳虚证细胞免疫学的观察

针灸治疗血瘀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针刺对人体免疫机能影响的腧穴特异性研究

直接灸调节癌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观察

直接灸免疫调节作用的β-内啡呔机制

针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艾灸“关元”对荷鼠癌小鼠β-END的影响

艾灸治疗实验性结核病的免疫学机理研究

针灸预防小鼠苯中毒的实验研究

艾灸对老年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针灸调节老年大鼠垂体激素分泌

针灸对哮喘患者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与嗜酸粒细胞数目的影响

艾灸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针灸对过敏性哮喘患者粘膜SIgA免疫功能调整作用的研究

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若干影响因素的分析

艾灸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艾灸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针灸对早期类风关患者抗氧自由基酶类的影响

针刺“气瘿”穴治疗甲亢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影响针刺治疗甲亢疗效因素的分析

针刺对甲亢患者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调节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