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西医备考-->西医眼科学-->第五章 结膜病-->第四节 衣原体性结膜炎-->一、沙眼(trachoma)

一、沙眼(trachoma)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一)定义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偶有急性发作,然后进入慢性过程。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二)病因

早在1907年在沙眼患者的结膜上皮内即已发现了包涵体,但直到1995年才由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利用鸡胚分离出沙眼病原体,为沙眼病原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证明沙眼病原体为衣原体的一种,界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简称沙眼衣原体,其抗原性有14种之多,其中A、B、C为沙眼。在卫生条件差的流行区,常有重复感染。原发感染使结膜组织对沙眼衣原体致敏,再遇沙眼衣原体时,可引起迟发超敏反应。这可能是沙眼急性发作的原因,是重复感染的表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沙眼的发病率已大大降低。

(三)传播

含有沙眼衣原体的分泌物是通过手指,洗脸用水、毛巾、面盆、玩具用及公共场所用具等媒介传播给健康人。不良的卫生习惯及拥挤的居住条件都是沙眼的传播因素。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5~14天,双眼患病,多发生于儿童或少年期。轻的沙眼可以完全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刺痒,异物感和小量分泌物,重者因后遗症和并发症累及角膜,有怕光、流泪、疼痛等刺激症状,自觉视力减退。

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睑结膜,首先侵犯上睑的睑板部上缘与穹窿部,以后蔓延至全部睑结膜与穹窿部,最后以瘢痕形成而告终。检查时其特征如下:

1.血及血管模糊:由于血管扩张,结膜上皮下有弥漫性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使透明的结膜变得混浊肥厚,血管轮廓不清,呈一片模糊充血状。

2.乳头肥大:睑结膜面粗糙不平,呈现无数的线绒状小点,是由扩张的毛细血管网和上皮增殖而成。

3.滤光增生:是结膜上皮下组织在弥漫性浸润的基础上,由局限的淋巴细胞聚集而成。初发时,上睑结膜出现散在细致的黄白色小点,不突出于结膜表面,夹杂在肥大的乳头之间,为沙眼早期诊断依据之一。以后滤泡逐渐增大,变成灰黄色半透明胶状扁球形隆起,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齐,易被压破,挤出胶样内容。如滤泡过度增殖,可互相融合成条状,滤泡多出现在上睑和上穹窿部结膜,而下睑和下穹窿部则比较少见。(图5-1,5-2,5-3)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