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朱瑞群-->学术观点

学术观点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一、顾护纯阳,滋补“稚阴”

先生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如“旭日初生,草木方萌”,故须小儿呵护,温阳滋阴并重。

先生早年跟随徐小圃先生,深得徐先生温阳抑阴心法之秘奥,临床上常用辛温解表、温中祛寒、补肾壮火及潜阳育阴等法,以善用附桂而著名。如先生在50年代初与王玉润师兄共同主持万寿堂国药号门诊时,曾遇一位15岁男孩,患肠伤寒半月。王师以清暑化湿方加氯霉素治疗半月,热退,患儿父亲大喜,遂予儿子肉馒头食,不料身热复升,体温高于39.5℃。其父遭王师训责后无颜再去求治,故转求他医,然服药一周,热势不退,反见神昏,循衣摸床,汗出淋漓,小便出血。其父大惊,遂恳求先生一试。先生投以附子9克,肉桂3克(后入),藿香佩兰各10克,淡豆豉10克,米仁30克,泽泻10克,太子参10克。服药一剂热退;二剂则神清汗止。这是先生早年用附桂救沉疴,化险恶之典型案例,令人击节惊叹,但近年来使用甚少。先生回忆当年求诊患儿多属于久病失治或辗转求治的重危病证,其中又以阳气受损、正不敌邪的脱闭证候者居多,故温阳扶正法使用较多。先生用附子的指征是:神疲但欲寐,面色潮红或晦滞,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泻不化, 脉细软,舌淡而润。但兼见一、二证,便可大胆使用,方中附子配磁石乃徐小圃潜阳育阴之意。因附桂毕竟趋阳之极,解疾苦于倒悬者可藉此峻猛之剂,但须慎用。

先生继承了徐小圃先生温阳学说,又有所发展。他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小儿感邪之后,邪气易于枭张,热病的确甚多,故主张清凉、温阳并重,不可偏执于一法。如小儿外感,六淫诸邪易从阳化热。邪在肌表,临证多以辛凉解表治之,投以桑叶菊花连翘、银花、蝉衣等轻清宣扬之品,慎用辛温发表之剂,以防劫汗伤阴助热,汗多表虚,病反难治。一旦里热炽盛,体内稚阴极易为高热所耗竭,因此热病后期还应重视滋养阴分,调理脾胃。先生善用沙参石斛保肺津,淮山药、麦冬养胃阴,生地补心液,白芍枸杞子生肝血,熟地滋肾水,脏腑兼顾、津血同生。

 

二、培补脾肾,益肺固表

小儿“脾常不足”,“肾主虚”,“肺常不足”。先生推崇先贤之说,一贯重视调补脾肾、益肺固表。

万密斋云:“娇脏易遭伤”。肺为华盖,非轻莫达;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先生认为,肺病治疗用药宜轻,故多选用质软味薄宣散升发之麻黄汤桂枝汤桑菊饮藿香正气散等祛邪疏表,并适时固表护卫,补益肺气,防病治病。如以自拟桂芪汤治疗上呼吸道易感患儿,以固本通窍汤预防哮喘发病等。

先生临证用药时刻顾护脾胃,认为量轻味薄,悦脾和中之药,往往能使脾气得益,促使痊愈。若用药猛烈,金石重镇、消导克伐之品过剂,必伤脾胃,其证更虚。若恣投寒凉,滥用温燥,则遏抑阳气,或化燥伤阴,伤脾败胃为害尤烈。攻下峻猛,损伤中气,则百药无力。养阴滋腻之品易碍气助壅。故必寒热相宜,润燥相合,刚柔相济,酸甘化阴,芳香化湿,气阴兼顾。先生常用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淮山药、扁豆甘草等甘淡平和之品以健脾助运。又如治疗咳嗽、黄疸、夜啼、疱疹、水肿病、惊风等杂证,先生常从脾胃入手,多获奇效。肾藏精,主骨生髓。小儿生长、发育异常责之于肾。临床上见矮小症、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症,以及脑瘫、脑积水等先天性疾病,多从肾论治。又如遗尿、久泻、水肿等诸多杂症,也是从肾入手。如先生用附子、肉桂、炮姜补骨脂等补火生土,治疗久病腹泻、五更泄泻患者;以黄芪、补骨脂、巴戟天、仙灵脾、熟地、当归鸡血藤仙鹤草等补肾阳、益肾阴,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黄芪、益智仁石菖蒲远志、灵磁石、龟版等治疗小儿多动症;用附子、菟丝子五味子、补骨脂、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等治疗小儿遗尿;以生地、丹皮、泽泻、山茱萸肉、知母、生甘草等治疗小儿性早熟;用阿胶鸡子黄鹿角粉、龟版等治疗脑炎后遗症等。如治一14岁女童,患多动症多年,成绩逐年滑坡,注意力分散,凡所视及之物必欲触及,夜寐欠安,时有梦语叫喊。治拟益气充精,补肾健脑。投以炙黄芪30克、炙龟版30克(先煎)、远志9克、石菖蒲10克、珍珠母30克(先煎)。加减治疗5个月,症状基本控制。

 

三、重调气机,因势利导

《内经》云:“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孤危”。先生深谙其中之秘,治疗儿科疾病大多以疏畅柔顺气机为要。

脾胃同居中州,是气机升降之枢纽。先生承东垣之学说,强调燮理中焦,斡旋气机。临床喜用藿梗、荷叶葛根木香半夏、陈皮等芳香醒脾,升阳降浊,药性平和,寒热虚实皆宜,且无东垣羌防升柴之类辛散耗气之嫌。如用仲景旋覆代赭汤中之旋覆花代赭石咸寒降逆;用钱氏七味白术散之藿香、木香宽中降气,葛根升举清阳。又如小儿食积,中土壅塞,先生常用芦荟1克,泄热导滞,尤宜于食积泄热,或肝木过旺之便秘患儿。或以保和丸肥儿丸治之,使木达土疏,中和复常。

先生疏理气机,尤注重于宣展肺气。益肺主气,性喜清肃,治节一身。张三锡云:“百病唯咳嗽难医”。先生理解,治咳重在调气,初期宣开,中期肃降,后期收纳,顺势利导,无咳不平。忌戒过早使用肃肺止咳及寒凉收涩之品,恐其痰壅气道,邪不外达,每易滋变肺闭喘急等症;但又不可刚燥升发太过,耗气伤阴。如风寒咳嗽,先生每用三拗汤止嗽散三子养亲汤化裁,以散寒宣肺;若风热咳嗽,每用麻杏石甘汤加黛蛤散天竺黄、瓜蒌仁、冬瓜子紫菀等清肺化痰;若痰饮聚结,阻滞肺气,用涤饮化痰泻肺之方,仅是治标之举,重要的是配合调理脾肺气机。先生常在平胃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用利肺行气之桔梗、旋覆花、枳壳等。柯韵伯云:“痰属湿,为津液所化,盖行则为津,聚则为痰,流则为津,止则为涎。其所以流行聚止者,皆气为之也”。若属肺阴亏虚。则选用沙参、玉竹、麦冬养阴以资宣肃,并酌加五味子、乌梅罂粟壳诃子等敛肺之品;咳喘日久,肾阳亏虚,则每加巴戟天、仙灵脾等温肾纳气。调肺气的意义不仅在治咳,还在于调节通畅其他脏腑之气,以利一身气机宣畅。如临床常用的提壶揭盖法,对小儿便秘诸方无力者,每见奇效。又如麻疹初甫透而不畅,宜宣表透达,药用西河柳、蝉衣、薄荷牛蒡子、葛根、防风僵蚕等清轻宣透,使邪有出路。

 

四、注重喂养,倡导食疗

小儿五脏发育虽未臻完善,但由于其生机趋于成熟和壮盛,所以宜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疏其土气,适其营养,轻风细雨以助成长。

先生认为,当今父母过多宠爱子女已成其害。如惟恐孺子营养不足,乳哺无时,饮食无节,贪吃零食,饮食偏嗜,以致中州壅阻。更有甚者,滥服人参、桂圆等品,无虚施补,附赘悬疣,反致脾胃受损,轻者食积厌食;重者营养不良、性早熟等。如父母惟恐其子形寒衣薄,厚衣重被,令儿汗出津烁,卫虚肌腠不密肺脏愈加娇弱,偶遇风寒,则受戕残。如小儿终日闭户塞牖,深居简出,少见风日,不沐清风,结果娇嫩脆弱,萎软难长。又如父母恣意纵儿,饭来张口,衣来着身,四体不勤,娇生惯养,不但使儿体质孱弱,性情懦怯,且可出现行为障碍。因此,先生临证每每反复陈词,叮嘱患儿衣勿过暖,食勿过饱,多过风日,劳动其身,“爱子之意不可无,纵儿之心不可有”。遇厌食患儿,必详问饮食习惯,再嘱其定时定量喂养,纠正偏食习惯,鼓励多食蔬菜、水果,限制蛋白质、糖和脂肪的超量摄入。

利用食物性味之偏,以矫正脏腑机能之偏,达到治疗的目的,此即食疗。先生积极倡导小儿食疗保健,因为小儿不耐汤药之苦,多拒服哭闹,而食疗口味香甜,易于接受。而且药物有四气四味之偏,甚至峻猛刚烈,而食疗中所选药物多性味平淡,且得食物相监,平和疗疾。

先生著有《小儿食疗》一书,系统地介绍了40多种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食疗方法,并介绍了233种食物的性味、成份和功效,以便临床选用。如治感冒有葱乳饮、芫荽黄豆汤、咸橄榄芦根茶等;治哮喘有蛙椒粉、白果蜂蜜汤、蟾蜍烤鸡蛋等;还有用复合淮山粉治腹泻等等, 不胜枚举。

有些食物能直接治疗疾病,甚至可以代替药物。如乌鱼有温阳利水之功,能消退水肿,用于治疗肾炎或肾病水肿;藕汁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可以治疗鼻衄;山楂片(糕)功能健脾消食,可防治小儿食滞;石榴皮蜜膏(石榴皮煎煮取汁,入蜂蜜调味)治疗久泻、虚泻者有效;粟米糊(去壳捣烂,加水煮成糊状,白糖调味)可治疗内寒腹泻,等等。

由于食物能补充药物治疗的不足,且可引起矫形、矫味,解除或缓解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能较久服用,故对许多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儿尤为适用。如对小儿营养不良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均有显效。古人有“三分吃药七分养”,“药补不如食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