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姚芳蔚-->论文

论文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五轮学说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

摘要:五轮学说是中医眼医基本理论学说之一,它是为了阐明眼与内脏的关联,来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1、五轮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轮是指肉轮、血轮、气轮、风轮与水轮,是构成眼的5个部分,肉轮包括上下胞睑与内睑:血轮包括内外二眦与位于该部位的分泌与排泄泪液的组织:气轮包括白睛与与之紧贴的白仁:风轮包括黑睛、神膏与黄仁;水轮包括瞳神与瞳神里面组织-黄精,神水,神光与目系等。如果对照现代医学解剖名称,则肉轮包括上下眼睑皮肤、肌肉、睑板与睑结膜;血轮包括内外二眦部位的球结膜与泪器;气轮包括球结膜与巩膜前部;风轮包括角膜、前房与虹膜;水轮包括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与视神经等。

五轮的形成:肉轮由脾土、血轮由心火、气轮由肺金、风轮由肝木、水轮由肾水之精腾结而成。五轮与五脏的关系:为眼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五轮学说的临床应用

五轮学说之应用于眼科临床,主要可归纳以下几方面:

2.1 生理方面:根据五脏的功能结合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轮的生理功能。由于阴阳相互配合,正由于阴阳配合、调合、水火相济,所以发挥视物的功能。

2.2 .病理方面:五轮阴阳必须保持平衡,不可太亢不及,太亢不及都是发生眼病的根源。由于五轮与五脏相应,所以可以从五轮所出现的症状中探求是何脏发生一些病理变化。眼为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而成,它的生长发育完全依靠脏腑精气的不断灌输,所以它所表现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都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内脏的情况,奠定了眼与脏腑整体统一的观点。

结合脏象学说,对五轮所出现的症状,可以从局部与整体的体征中,探求发病机制。

2.3 辨证论治方面:五轮学说之应用于眼科临床辨证论治,是通过眼的自觉与他觉症状及全身体征,来探求内脏的病理变化。对眼病必须明确的辨别病变所在部位、病情以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中探求何脏主病、它的发病机制,然后拟订治疗方法。

五轮学说虽然提到了轮脏相应的观点,应用它进行辨证,是以全身体征以主要依据,特别在脏腑主病方面,如果与轮脏相应的观点不符合时,则可以通过五行生克的关系加以联系。兹将个人通过实践对常见的眼病五轮辨证作如下的概括。

(1)肉轮,眼睑病:眼睑属脾胃,所以其病多与脾胃有关。

(2)血轮,二眦病:二眦属心,其病多与心经有关。

(3)气轮,结膜、巩膜病:结膜与巩膜属肺,其病多与肺经有关。

(4)风轮,角膜、虹膜病:角膜、虹膜属肝、其病多与肝经有关。

(5)水轮,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底病:瞳孔以及瞳孔以内组织属肾,所以其病多与肾有关。

至于眼底组织所出现的萎缩、变性,是由于脏腑气血不足,不能营养于目的结果。

总的体会,眼病是整体的局部病变,特别的五轮学说,它本源于五行,而以藏象为指导,因而应用本学说于临床,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紧密的结合阴阳五行脏象等学说,否则是违背学说的根本原则的。

 

八廓学说的存废与实用性探讨

摘要:八廓学说为中医眼科理论之一,其主要内容是以白睛之四正四隅作为方位,以与脏腑建立关联,并根据局部血脉丝络的改变,作为辨证依据。“验廓辨证”为本学说的精髓。其与脏腑相配,各有其说,非常混乱,因而应用者分歧较大,从而产生存废之争。

近代科学家对这一学说的看法基本上与历代相同。认为,八廓有位有形,血脉病变明见于外,八廓辨证能较客观的反映机体对疾病的应激指标及眼与脏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具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观眼识病(证)首先见于《内经》,近代有新的发展。

近十年来,有关球结膜微循环的观察已引起国内外医学家们的重视而加以研究。应用测微计检查高血压结膜微血管的管径,发现小动脉的管径明显地小于健康人,在低血压则静脉的管径大于健康人。同时动脉硬化时,结膜的静脉弯曲,小动脉变直、变细、毛细血管数减少,血管内红细胞常出现聚集现象。

从研究中发现很多疾病与微循环障碍有关。由于衰老或其它原因,红细胞变形性下降,不易通过毛细管,则就形成微循环障碍。必致组织缺氧而发生种种病因病理变化。并因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成分流速的改变等有关。可进一步造成微循环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因之,研究微循环对进一步了解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探讨治疗用药与预后等都有积极意义。从气血观点探讨疾病根源主要由于气血不和。气血不和则微循环障碍。因而球结膜微循环改变不仅反映了血管性疾病,同时也有可能反映了其它疾病的病理变化。

八廓验病是以球结膜微血管的改变为依据,是有一定理论与科学依据。八廓配位与脏腑相应的论点是根据八卦理论而用于眼科。八卦学说是古代哲学家观察宇宙变化现象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与阴阳五行学说并立,而且相互为用。可用于医学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

 

“肝窍于目”理论的临床应用

摘要:脏腑与眼的关系密切,认为肝经与眼之目系相连,眼之能视物辨色都与肝有关

1、肝对眼的生理病理上的意义

眼之营养、是依赖于神膏、神水与真血、真气、真精等。书中指出:“神膏为胆中渗润精汁,升发于上,积而成者。”“真血为肝中升运于目轻清之血。”“真精为先后二天元气所化之精汁,先起于肾,次施于胆。”肝胆相为表里,所以眼内营养物质亦与肝有关。

眼的视物辨色功能,眼之视物唯赖神光与目系,而神光与胆相通,且系又与肝经相连,提示了眼的视觉以及所以具有辨别色泽的功能是与肝的作用分不开的。

现代医学认为视觉的产生,主要依赖视网膜细胞,其中锥体细胞接受强光刺激管白昼视觉,杆状细胞接受极微弱光的刺激而司黄昏视觉。因之黄昏视觉的产生与肝的作用有密切有关系。

在病理方面,归纳肝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气血情志。

中医所提到肝的作用,除肝脏本身外,还包括神经方面的,是它对眼的关系的就显得更加密切。

2、“肝开窍于目”理论的临床应用

“肝开窍于目”理论主要用以探求发病机理、辨别证状与提供治方法。

2.1 肝虚血少

可发生于结角膜干燥软化症、慢性葡萄膜炎后期以及很多属于退行性变的眼底病,治疗以养肝补血为主。肝肾二亏,治当肝肾双补。

肝肾二虚体征如同时伴有咽干口燥、面部升火、舌质偏红、脉细数等为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为主。

2.2 肝阳上亢

可发生于急、慢性青光眼、视网膜动脉硬化、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血栓、视网膜动脉栓塞、视网膜视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痉挛、眼肌麻痹、眼睑痉挛等。治以平肝熄风。

2.3 肝火上炎

可发生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急慢性虹睫炎、急性视神经炎、视乳头水肿等。治以清肝泻火。

2.4 肝经湿热

可发生于睑缘炎、巩膜黄疸、角膜炎、虹睫炎等。治以清泄肝胆、利湿清热。

2.5 肝经风热

可发生于角膜炎、虹睫炎等。治以祛风散热。

2.6肝气郁结

可发生于眶神经痛、慢性青光眼、急性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等。治以疏肝理气。

 

眼科辨证经验

摘要:1、辨证思想

要求在认识疾病与处理疾病的过程中,处处从病人出发,绝对不可以脱离整体而单独的只见眼病而治疗眼病。从这点出发,通过辨证,探求病因,推理立法、处方择药,这样才符合正确的唯物辨证的观点。

1.1整体观念:祖国医学对眼的构造及其生理功能特别强调与脏腑的关系,是统一的整体,眼病是由于脏腑病理变化在眼部的反映。提出“肝开窍于目”的论点、同时又创立五轮学说,来探求眼病的脏腑受病。

古人是以阴阳与经络等学说,特别是五行学说来进行解释,以五行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来概括脏腑之间与体表、五官间的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用这个学说分析眼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1.2审证求因:眼病原因虽然不外内因、外因与不内外因三种,但其致病因子却是多样性的,从中找寻发病原因,探求病理机制,所以中医所掌握论治既要重视病的共同性,又要重视个体特殊性,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2、辨证内容

眼科辨证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是为“辨主病”、“探病因”、“论属性”与“分主次”等四方面。

2.1辨主病:辨眼病的五脏主病,从以下几方面来探求:

(1)从五脏与眼的关系来辨;

(2)从五脏的生理功能来探求;

(3)从五脏病因病机特点来看;

(4)从五脏主病的体征来看;

(5)从经络在眼的分布来探求。

2.2探病因:探求病因病机是眼病辨证的第二步,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五脏与六淫七情等方面的关系来探求。再就眼的局部症状分析:再就上睑下垂而论,虽然多数由于脾虚气陷引起,但也要考虑其他因素。

2.3 论属性:属性主要是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是属于八纲范畴。从阴阳观点来看,一般认为外障归属阳证,内障归属阴证。

八纳辨证是以局部与全身体征相结合,而且主要是以全身体征作为指征,虚实二纲最有意义,在治疗上起着重的指导意义。

2.4 分主次:眼科辨证,对五脏主病,找到主要方面,针对性的进行原因治疗,这样才符合辨证三几点看法论治的目的。

(1)关于无证可辨的问题:对无证可辨的病例,我们要扩大四诊,广开思路,则就不难发现而加以辨识。至于确实无证可辨的病例,可运用五轮、藏象以及经络等学说,结合八纲进行归类。

(2)关于中西医结合问题:在中西医结合的前题下,扩大四诊,这不仅丰富了辨证的内容,同时亦为探求中医病因病机、探讨治疗方法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这是结合的目的。所以在辨证的中西医结合上,要以中医为主,西医的有关资料要加以分析综合。

(3)关于局部与全身辨证问题:辨证目的在于探求病因病机,局部症状可以反映出病理变化的一个侧面。所以局部与全身辨证必须结合,如何结合?何者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眼科临床证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局部与全身体征一致;

局部与全身体征不一致;

有全身体征而无局部症状,或者有局部症状而无全身体征。

4、小结

辨病辨证必须具有整体性与审证求因二个观点,辨证内容主要为辨脏腑主病,探病因病机八纲属性与分矛盾主次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绝对不可分隔,在中西医结合上,必须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它可从证与病、发病原因与病因病机等方面加以结合,要把现代医学有关资料综合起来为中医辨证服务,辨证要以中医为主,在整体观念的前题下,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这样才符合辨证论治的法则。

 

活血化瘀疗法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

摘要:1、眼科血瘀症

1.1 血瘀症含义

"瘀、积血也。”“瘀、积血之病也。”瘀血指瘀斑、瘀块、皮下紫癜、血肿等出血性病理变化。瘀血证同时包括血管、血液功能异常以致血流缓慢而引起的血循环障碍的各种病变。包括有形的肿块、增生、组织变性等。

血瘀症有关指标:“内积为血瘀”。总的趋向:血液处于高度浓稠、粘滞、聚集性与凝固性增加的状态(浓粘凝聚化)。

现代解释:血瘀症的基本环节机体心脏、血管、血液发生组织学、生理化学、生物物理学上的改变,使血液缓慢或停滞,血液离开血管,产生瘀积,血液由动态变为静态。在病理生理上表现为血液循环障碍和受累组织的损害,以及组织细胞炎症、水肿、变性、糜烂、坏死、硬化、增生等继发性改变。

中医对血瘀的含义较广,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

1.2 眼科血瘀症

提示眼病炎症性、出血性、变性性、外伤性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内外障很多与血瘀有关。

症状:(1)疼痛;(2)局部色泽改变;(3)局部形态改变;(4)出血:

体征:全身体征对诊断眼血瘀证有一定参考意义。只要具有瘀血为患的特征,就可考虑是否有血行郁滞、瘀血内停的可能。

病因:凡能引起全身血瘀证的病因,都可能引起眼血瘀证。

(1)感受外邪;(2)内伤七情;(3)外伤;(4)饮食劳倦;(5)冲任不调;(6)气血失调

治则血瘀当祛,血滞当活。血瘀证治以活血祛瘀。

2、活血化瘀治则的应用

2.1 作用机理

(1)性能分类:按性能强弱,分和血、行血、破血三类。划分为四级:

第一级:主要通过补血、养血作用而达到活血化瘀目的。

第二级:具有一般所指的祛瘀生新、活血化瘀作用。

第三级:具有攻瘀、散血作用。

第四级:具有较强烈的破(疒徵)祛瘀作用。

作用机理:1、改善血循环,增加局部代谢。

(2)改善血液粘稠度:血栓形成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有关,血液粘度增大,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变慢、红细胞表面电荷下降而丧失,致使血液浓稠、粘滞。

(3)抗血凝:有些单位以活血化瘀药对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内环磷腺甙cAMP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发现可以增加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时还能增加人体血液内纤维蛋白溶解酶系统的活性,而且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对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并能降低表面活性。

(4)增加血流量:

(5)抗感染:抑制某些病毒而具有抗感染作用。

(6)促使增生性病变的转化或吸收:很多活血药对结核性肉芽肿、麻风样结节、慢性肝脾肿大及粘连性病变与疤痕疙瘩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7)调节代谢失调:某些活血化瘀药对代谢、特别对内分泌的代谢有调正作用。

(8)影响机体免疫:很多活血化瘀药具有增强或抑制细胞或体液免疫作用,亦有具有双向调正作用。

2、适应症

2.1 具有红肿热痛剧烈的眼部感染性疾病。

2.2 具有严重的充血症状,表现为色紫暗红的炎症性眼病。

2.3 眼部结节、肿块。

2.4 眼内渗出、水肿。

2.5 眼部出血,以及出血后期所见的机化、萎缩。

2.6 由于血管闭塞而引起的各种病变。

2.7 外伤或手术后眼组织内体液潴留。

2.8 在治疗上可用血管扩张剂以改善循环的一些眼病。

3、主要配合

3.1 理气、行气:在后期,用理血药无效时,佐以理气,每能收到效果。

3.2 补气、益气:由于气虚,瘀血内阻,可以和补血同用。

3.3 清热、泻火:热逼妄行,也可发生出血,治疗须以清热泻火与活血化瘀药同用。

3.4 滋阴降火:如见阴虚火旺体征,须配合滋阴清热药。

3.5 滋阴补血:在补血基础上,稍佐以活血,则有可能促进血行,改善局部循环,增强滋阴补血作用。对血液供应不足、缺氧极为敏感,应用补益气同时,稍加活血药,对促进血行,改善循环有利。

3.6 祛风:眼病多与风有关,是因风具升发向上的特性,同时眼为肝窍,肝主风,容易招致风邪而得病。

3.7 祛湿利水:凡眼内外症病出现水肿、渗出症状,多与气血瘀滞有关,可予祛湿利与活血药同用。

3.8 祛风湿:眼病而兼有风湿症状,可以祛风湿与活血药同用,

3.9 止血:活血与止血作用相反,联合应用则互相监制。

4、几点看法

4.1 活血化瘀疗法在眼科应用范围较广,眼病如炎症、变性、创伤等而引起的充血,这些病变与血瘀、血滞有关。血瘀当祛,血滞当活,但是,本法单独应用较少,多数配合其它方法。

4.2 应用本法,同时要根据病情轻重、发病久暂、出血性质与动态等方面考虑宜用、慎用、禁用,以及应用何种方药等。

4.3 应用时,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1)气与血的关系:临床常同见气滞导致血瘀,或者血瘀兼有气滞,二者并存,活血与理气配合,疏通气滞,达到调和气血的目的。

(2)血与风关系:“治风先治血,血治风自灭”,养血祛风,在祛风药中,加入行气活血药,使风邪不易稽留。

(3)活血与温阳的关系:对眼内出血则多由血热,应用湿热者则血行加快,对散瘀有利,但却可能引起再出血。

(4)活血与止血的关系:活血目的也是为止血,出血导致瘀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但是眼内出血应用活血或止血法是治标不治本,必须原因治疗,才是根本办法。出血早期,佐以止血,出血日久不退,则佐以活血,或者止血与活血同时应用。

4.4 眼部血管属于末梢血管,所以活血化瘀药作用较血管扩张剂多。同时,活血化瘀能改善血液循环,对微循环有调节作用,能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对增进视力有一定帮助。其次,减少并发症。同时,付作用较少。

4.5 活血祛瘀有二重性,少用能活,多用则破,所以活血药,一不宜早用,二不宜重用,三不宜久用。

4.6 应用本法,不仅可引起再出血,也有可能发生视网膜剥离。造成严重后果,不可不慎。

4.7 应用本法,造成再出血,是由于眼内出血脆弱,如用前以及用时经常做毛细血管脆验,对防止出血有一定帮助。

4.8 对下列情况也得慎用或禁用。

(1)月经期间,尤其月经过多,或血虚无滞者。

(2)孕妇禁用。

(3)体质虚弱者,用量不宜过大。

(4)血压过低者。

(5)久用伤阴,伤正气,对身体有害。

 

辨证分型为主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48例

摘要: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为眼科常见、多发病,采用辨证结合辨病分型治疗了48例。 一般资料

男22例,女26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8岁,多数分布在21~35岁之间;

治疗方法

以中医治疗为主,配合西药内服中药是根据眼征及体征辨证结合辨病分型治疗。

1.风热型(21例):治以疏风清热。方选桑菊饮银翘散羌活胜风汤等方加减主之。

2.肝疏蕴热型(10例):治以泻肝清热解毒。方选龙胆泻肝汤黄连天花粉汤等方加减主之。

3.湿热型(5例):治以清利湿热,方选藿朴四苓汤甘露消毒丹等方加减主之。

4.阴虚火旺型(6例):治以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汤、决明益阴汤等方加减主之。

5.气阴二虚型(6例):方选大补血汤、八珍汤等方加减主之。

以上辨证,佐以清热解毒,活血利水,退翳明目药物,益气养阴药物。

临床常用抗单疱病毒,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提高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中药。

治疗结果

治愈:40例 有效:6例 无效:2例

 

沙眼治疗的研究

摘要:工作主要分临床疗效观察与实验研究二方面。前者是选用眼药水治疗,观察疗效:后者则包括沙眼包涵体,结膜囊细菌培养,药物对沙眼病毒敏感试验以及海螵蛸棒摩治机制方面的究。

临床疗效观察

1.几种眼药水对各期沙眼的疗效

灭沙丹、金霉素、四环素、化铁丹、灭沙灵与黄连皮硝合剂等6种眼药水。

2.海螵蛸棒摩治沙眼综合疗法疗效,观察几种治疗沙眼有效的眼药水配合海螵蛸摩治的疗效,同时又观察各种不同药液浸海螵蛸棒摩治沙眼的疗效。以与不浸药液的海螵蛸棒摩治相比较。

实验室研究

1.沙眼包涵体及细菌属研究

发现包涵阳性率为19.9%。

2.药物对沙眼病毒的敏感试验

对海螵蛸棒摩治机制的研究,主要是观察海螵蛸对沙眼病毒的杀灭以及吸附的作用。实验证明:海螵蛸毫无杀灭沙眼病毒的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海螵蛸的吸附功能,我们又对它的结构以及吸收水液的情况进行观察。具有高度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发现石炭酸、复方宁收奎铁丹、灭沙丹、灭沙灵等药液具有一定的灭菌作用。抗菌素中,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合霉素及金霉素等六种抗菌素有效,其中以红霉素与金霉素作用最大,具有强力的渗透吸附作用。

讨论

1.关于海螵蛸棒摩治沙眼综合疗法机制问题

主要归纳为机械、刺激、药疗与吸附等四个作用。

2.关于如何进一步探求沙眼简易疗法问题

从病毒敏感试验中探求有效的治疗药物,确是符合科学的方法,却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措施,必须结合实践。其次,对沙眼有关细菌方面的研究,也是值得提出考虑的。在探求治疗沙眼的有效药物,必须考虑符合大规模的防治工作。

研究沙眼治疗方法是必须从重沙眼着眼,很多药物对轻沙眼有效,对重沙眼效果不佳。有必要进一步探求更有效的简易方法。

小结

我们认为灭沙丹、金毒素、四环素、化铁丹、灭沙灵与黄连皮硝合剂等6种眼药水治疗沙眼的疗效较高。治愈率最高为80.7%。

海螵蛸棒摩治配合眼药水滴眼综合疗法的疗效较高,治愈率最高90.1%,具有机械摩擦及吸附的作用。

有关沙眼包涵体的检查,沙眼越严重,阳性率越高。

沙眼结膜囊细菌培养,发现存在细菌,它是引起沙眼混合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沙眼病毒药物敏感试验证明:具有一定的灭毒效能。

 

复方熊胆注射液治疗老年性白内障

摘要:近十余年来,用熊胆汁等制成注射液,证明无毒副作用,用于临床,获得较好疗效。

动物实验

(一)白内障模型制作:

(二)毒副作用试验

1、作用试验:采用滴眼法。

2、毒性试验:采用肌注法。

(三)治疗观察

治疗组用复方熊胆注射液,第二组用0.3%硫酸锌注射液,第三组用白内停眼药水,第四组不用药。

2、治疗方法:采取结膜下注射,隔日一次,每次0.3ml,注射后涂以金霉素眼膏,连续注射2个月为一疗程,

3、结果:

疗效:第1组:10只眼中,显效6只眼(60%),有效4只眼。第2组:10只眼中,显效4只眼(40%),有效2只眼,无效4只眼;第3组白内停10眼中,显效2只眼(20%),有效6只眼,无效2只眼;第4组不用药8只眼中,均未见好转。

临床观察

1、一般资料:选择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减退由于晶状体混浊,而无其它病因可查之老年白内障患者56人102只眼,男性38例,女性18例。

2、观察方法:详细检查近、远视力与晶体混浊情况,并与治疗前比较。

3、分组与给药方法:56例102只眼,分二组进行治疗,采用上海生产的直流电感应机,时间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天,再作第二疗程。

4、疗效标准:以视力为依据,晶体混浊是否吸收作参考。

讨论

1、关于动物实验:采用高渗液制作白内障动物模型眼,达到实验要求与目的。

2、关于疗效:熊胆组皮质性内障的疗效要比核性内障佳,前者为70%,后者为53.3%,熊胆组与硫酸锌组疗效的比较,熊胆组胜过硫酸锌组。

3、关于治疗机能:认为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晶体内的微量元素改变有关,其中与锌的含量下降关系最大。熊去氧胆酸钠能增强维生素B1、B2与激活酶的作用。

 

中草药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实验研究

摘要:为了探求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有效中药,发现鱼腥草等多种中药作用明显,取得同样疗效。

抗单疱病毒的中药筛选

(1)材料

1、药物:拣选具有抗病毒、抗毒与抗肿瘤作用以及在临床应用认为对单疱角膜炎有一定治疗效果的中药60余种,按照注射液制作要求,配成1:1的溶液。

2、病毒:单纯疱疹Ⅰ型病毒。

3、细胞:Hela细胞。

实验方法与步骤

1、组织培养;

2、药液耐受性试验;

3、药物病毒混合液:采取药液与病毒先作用,然后接种于细胞。

4、实验方法:取实验用细胞培养瓶,弃去营养液,加0.9毫升维持液,再加入0.1毫升经作用或未经作用的药物病毒混合液,混匀后于33度培养。

5、对有作用的药液,再经重复试验,以求得最低有效浓度。

(2)结果

经初筛、精筛、多次重复试验,十余种,以鱼腥草、七叶一枝花等药作用尤为明显,

动物实验

(一)材料与方法

1、模型制作:

2、分组治疗: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为复方鱼腥草组,第二组为无环鸟苷组,第三组为生理盐水组。分别应用复方鱼腥草、无环鸟苷与生理盐水治疗。治疗方法采取球结膜下注射,每日一次,每次0.3ml,直至痊愈。

3、观察方法:逐日检查,以肉眼观察为主,作裂隙膜显微镜下检查而加以证实。

(二)结果

各组通过治疗皆获痊愈,第1、2、3组的平均治愈日,分别为9/2天,9天,16.2天。

讨论

(一)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为临床常见严重的眼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为盲目主要病种之一。对具有明显作用的鱼腥草等,又通过动物实验而加以证实。

(二)本课题研究方法,在抗单疱病毒药物筛选上,是采取管外法与同时法。

(三)地模型眼的制作,改用化学伤后,刮去坏死组织,并滴入病毒。

(四)对动物实验所采取的治疗方法,用球结膜下注射。

(五)通过研究,提示复方鱼腥草制剂无论在抑制单疱病毒以及对实验单疱病毒性角膜的治疗上。效果明显。

(六)现代研究:鱼腥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十分强烈的抑制作用,具有抗单疱病毒与金葡萄菌的双重作用。

 

中药局部治疗角膜炎及翳的研究

摘要:角膜炎(翳)为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也是引起视力障碍乃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验研究

(一)中药治疗角膜炎模型眼观察

制作角膜硷烧伤、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绿脓杆菌性、霉菌性与久不愈合的角膜溃疡5种模型眼,选用具有退翳作用与有明显灭菌或抑菌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采取球结膜下注射,每周二次,直至炎症消退为止,并设链霉素、克霉唑、血活素与不用药作为对照组。观察结果:硷烧伤组以黄芩,绿脓杆菌组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组以三黄与四蒲黄合剂,霉菌组以黄精效果最好。

(二)中药治疗角膜翳模型眼观察

制作角膜溃疡模型眼,合剂与甲壳素采取球结膜下注射,每周2次,每次0.5ml,以8周为一疗程,并以不用药作为对照组,采取球结膜下注射,每周3次,每次0.3ml,以6周为1疗程。

(三)中药抗单疱病毒的实验研究

结果:发现黄柏等数种中药不发生感染,提示药物对病毒有抑制作用。

(四)冰片对眼球渗透与扩张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

1、冰片对眼球渗透作用的观察

结果:含量以结、角膜最高,玻璃体最低,视网膜相应增高,提示冰片有较强的窜透性,同时对神经组织有一定的亲和力。

2、冰片扩张血管作用的观察

结果:冰片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临床观察

(一)复方三黄眼药水治疗角膜炎疗效观察

经6~15天的治疗,个个溃疡愈合,炎症消退,本眼药水由黄连、黄芩、黄柏、秦皮菊花、黄精等药精制而成。每隔2小时滴眼一次。

(二)珠黄散治疗角膜翳疗观察

由甘石,月石,珊瑚琥珀,东丹,砂珠粉,牛黄,冰片等药制成眼膏,每日涂眼2~3次。以2个月为1疗程。显效(视力提高3排以上)16眼,有效(视力提高1~2排)52眼,无效40眼,有效率62.9%。

几点看法

(一)现阶段,对角膜炎的治疗,局部应用抗菌,抗病毒药已作为常规,因而选用中药,亦须着眼于这方面的研究。

(二)在角膜炎的治疗方面,中药对细菌性与病毒性角膜炎都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同时也可体会中药性能的多样性,复方制剂的性能更为复杂,有必要加强研究而为临床务。

(三)对角膜翳所选用的外治药物,中医传统退翳眼药可归纳二类:一类称为退障眼药,是以药性和平的具有消炎退翳作用的中药组成。另一类称为滚障眼药,是以刺激性较强,且有一定毒性的消炎退翳药。

 

虎杖丹参电离子透入治疗眼内出血小结

摘要:本文报导作者等应用虎杖、丹参治疗眼内出血的疗效,分二方面进行:

1、动物实验:以胰蛋白酶玻璃体内给药制成视网膜出血与玻璃体积血模型共19只,分别应用虎杖、丹参液电离子透入治疗,并以不用药作对照。

2、临床观察:治疗方法:采取直接电离子透入法,电流强度2mA,时间分3min,每周2次,以10次为1疗程。通过治疗,虎杖组玻璃体积血7眼中,显效3眼,有效3眼,无效1眼;在视网膜出血5眼中,有效3眼,无效2眼。丹参组玻璃体积血7眼中,显效2眼,有效3眼;视网膜出血1眼获得显效。

 

眼内出血动物模型

摘要:眼内出血系眼常见症状,亦为盲目主要原因之一,应用胰蛋白酶直接注入玻璃体内,可获一次成功。

从观察中,发现模型眼眼内出血的发病过程与人眼眼内出血基本相同。

它克服了以往国内外用自血注入玻璃体内制作模型的种种缺点。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