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徐仲才-->验方

验方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一、新加白头翁

组成 白头翁9g 黄连3g 黄柏6g 秦皮12g 生川大黄4.5g(后下), 马齿苋18g 生甘草3g。

适应证 急性细菌性痢疾。

加减法 1.发热:加葛根9g 黄芩9g。2.腹痛甚:加木香9g 白芍9g。3.大便赤多白少:加当归9g 赤芍9g。4.泛恶:加干姜3g至6g。5.舌苔白腻:加苍术9g 厚朴9g。6.舌苔厚腻:加山楂9g 槟榔9g 枳实9g。7.神萎,四肢不温:加附子9g 桂枝4.5g。8.休g:先用人参4.5~9g(先煎),熟附片5~9g(先煎),干姜3~6g 甘草6g。待休g缓解后再用基本方。

 

二、哮喘方

组成 麻黄9g 细辛3g 干姜4.5g 甘草4.5g 五味子4.5g 半夏9g。

适应证 支气管哮喘(冷哮)

加减法 1.表证明显或有发热:加桂枝9g 白芍9g。2.表证不明显,而汗多者:加白芍9g 或再加黄芪9g。3.痰多:加白芥子9g 苏子9g。4.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苍白等阳虚症状者:加熟附片9~15g(先煎半小时)。如用上方仍不能缓解者,可再加用局方黑锡丹6~9g(分二次吞或包煎)。5.咽痛:去干姜,加射干9g 桔梗6g。6.痰黄、口干、喜饮等寒热夹杂者:去干姜、半夏,加石膏30g(先煎),黄芩9g。7.舌红、苔少等阴液不足者:加生地9g 北沙参9g。8.顽固病例久发不愈者:加川椒目9g。9.鼻塞流涕:加苍耳子9g。按小儿用量酌减。

 

三、温阳利水汤

组成 熟附片15g(先煎),白术9g 茯苓12g 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9g 生姜9g。

适应证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衰阳虚者。

加减法 1.咳喘甚者:加麻黄6g 细辛3g。2.痰多:加苏子9g 白芥子9g。3.胸闷:加瓜蒌9g。4.浮肿、尿少甚者:加葶苈子18g 泽泻9g。5.食欲不振或苔腻:加半夏9g 陈皮6g。6.恶心、呕吐:可加干姜4.5g。7.汗多:可加生龙骨30g(先煎),煅牡蛎30g(先煎)。8.有精神神经症状者:可选加菖蒲9g 远志6~9g 胆南星9g磁石30g(先煎)。如有烦躁不安可再加黄连4.5g。

 

四、温肾健脾汤

组成 党参12g 白术12g 干姜4.5g 炙甘草6g 熟附片9g(先煎30分钟),茯苓9g 木香9g。

适应症 慢性腹泻属脾肾虚寒者。

加减法 1.苔腻:加厚朴9g 半夏9g。2.舌苔微黄,寒热夹杂者,加黄连4.5g。3.四肢清冷:加桂枝9g 寒象明显者加肉桂4.5(后下)。4.久泻不止:加煨诃子9g 煨肉豆蔻9g。5.顽固泄泻用上方仍不愈者:加罂粟壳9g 泻止当递减。6.黎明之前,腹鸣即泻者:加四神丸9g(分二次吞服),或15g(包煎)。7.腹痛明显:加白芍9g。痛后即泻者,加防风9g 陈皮6g。8.溲少:加泽泻12g 萆(艹解)12g。

 

五、加减乌梅

组成 乌梅6g 细辛3g 附子9g(先煎),黄连3g 干姜3g 川椒4.5g 乌药9g 延胡索9g 甘草4.5g。

适应证 蛔虫病腹剧痛。

加减法 1.呕吐:加半夏9g。2.苔腻:加厚朴9g。3.大便秘结:加生川大黄4.5g(后下)。4.食积:选加山楂9g 六曲9g 槟榔9g 枳实9g。5.汗多肢冷:加芍药9g 桂枝6g。6.久病体虚,脉细者:加党参9g或人参4.5g(另煎).7.发热、舌红、口干等热象明显者:去附子、细辛、干姜,加黄柏9g 山栀9g 如有黄疸者,再加茵陈15g。8.痛止后,可去乌药、细辛、干姜,加苦楝根皮18g 雷丸9g 鹤虱9g 使君子肉9g等驱蛔之品。使君子肉可以每岁1~2粒,文火炒黄嚼服(最大剂量不可超过20粒)。晨起空腹,连服二至三天,服后有打呃者停服。腹痛剧,伴呕吐,不能攻逐者,可先温中安蛔止痛,然后驱虫。如腹痛不剧,不伴呕吐,可以温中止痛与驱虫之剂并进。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