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王辉萍-->学术观点-->二、祛邪扶正 法在调中-->(五)因人施治。

(五)因人施治。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病和症都离不开机体而出现,从某种意义来说,病和症都是以人体体质为基础并以其为机转的。临诊应十分重视患者的体质,它是决定治疗法则的重要依据,是攻是补抑或攻补兼施,要看患者的体质--正气的虚弱。徐灵胎在《医学源流》中认为:“天下有同此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唯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身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龄有老少,奉养有膏梁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人体质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故治疗必须审其有余不足,补虚泻实,应根据人体体质类型而异。

同一疾病由于不同年龄治疗也有区别,《河间六书》说:“童幼天癸未行,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说明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病机,治法就应改变。例如,女子在青少年时,肾气初盛,发育未完全成熟,如因病伤及肾气或先天不足,都可影响冲任通盛,引起月经失调,治疗应以补肾为主;中青年妇女肝气易郁滞,再因胎产经乳数伤于血,使肝失所养,故治以养肝疏肝为主;老年人经断前后,肾气衰,气血虚,必须赖后天水谷精气滋养,故治疗以健脾养血同时,必须辅以补肾精之品方能获效。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