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秦伯未-->学术观点

学术观点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一、 强调研习《内经》的重要性。

秦氏一生十分重视研究《内经》,仅从这方面即撰写专着五种,他曾反复强调“研究祖国医学,先要学习《内经》,然后可以顺流而下地贯彻到其他医学,不如此,便象失去了钥匙,无法打开中医宝库的大门”。秦氏研究《内经》特别注意运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高度综合归纳,如《内经类证》即将有关条文分归44种病类、310种病候进行整理,

而《谦斋医学讲稿·水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运用》又通过归纳散见于《至真要大论》、《阴阳别论》、《脉要精微论》、《评热病论》、《水热穴论》、《气厥论》、《平人气象论》、《汤液醪醴论》、《五癃津液别篇》、《邪气藏府病形篇》等与水肿病有关条文,为之总结出了“主要病因由于湿,也能由外邪和内伤引起”,“发病机制与脾、肺、肾、三焦、膀胱、肠胃等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因而治疗方法有发汗、燥湿、利尿、逐水、理气、宣肺、健中、温肾等”,进而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提出了发汗、利尿、燥湿、温化、逐水、理气六个基本治法。二是深入剖析发微,如对《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注释,即从病因、现象、体征等方面加以剖析,并引《伤寒论》有关条文予以证明,使虚、实之概念昭然如揭,那就是“从因素来说,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入的多是实证,气血精神津液等内脏损伤的多是虚证;从现象来说,急性进行性机能兴奋的多是实证,慢性退行性机能衰减的多是虚证,故经络障碍,脏腑壅实,气分郁结,瘀血停留,脉象弦大紧急等多属于实,面色惨白,形体疲劳,精神萎靡,呼吸低微,脉象细小软弱等多属于虚。由于虚实是表示邪气与精气,也就是表示病与人两方面,所以邪气只有实而无所

 

二、 重视运用脏腑辨证用药的诊治手段。

秦氏认为:“无论是外感和内伤,外因和内因,都是通过脏腑后发生变化”,即“所有病症,包括病因、病机在内,都是脏腑生理、病理变化的反映”,而“药物的功效也是通过脏腑后才起作用”的,可以说“临床上辨证施治归根到底都是从脏腑出发”,所以验证“必须重视脏腑发病及其用药法则”。关于脏腑发病和用药法则,秦氏作了深入研究。在脏腑发病方面,如《内经》所云“五脏所主,五脏开窍,五脏化液,五脏所恶,五脏变动,五脏所病等,明确地指出了脏腑的生理、病理及与形体的关系”;在用药法则方面,如“《本草纲目》序例里叙述了《五脏五味补泻》和《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本草分经审治》以脏腑为纲,更具体地指出了药物对脏腑病变的使用”。基此,秦氏归纳了判断具体病证脏腑病位的四种线索,即“一关于本脏的体用性质,包括本身的变化,如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性主升发,宜条达舒畅,及肝用太强,气盛化火,血虚生热生风等;二关于本脏与形体各组织器官的联系,包括经络循行部位,如肝主筋,开窍于目,爪为筋之余,及肝脉循胁肋、少腹,络前阴,冲脉隶属于肝胃等;三关于本脏同其他脏腑的关系,包括奇恒之腑在内,如肝与胆为表里,与心、肾相生,与肺

 

三、 倡导建立寒温统一的外感病学。

秦氏通过深入地比较分析伤寒与温病学说后认为,后者乃是前者的发展,两者虽具多种差异性,但又具颇多共同性,可以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因此没有必要将两者对立起来,而应当在尊重两种学说的前提下将两者统一起来,以建立“完整的中医外感病学或叫传染病学”,从而使之“在临床应用上大大地提高一步”。具体地说,这两种病的差异乃在于:病因有寒温之异,病机有伤阳、耗阴之别,辨证有六经表里与三焦上下之差,治疗先有温与凉而后有回阳与救阴之不同;然其共同点又在于:均受之于外邪而初起皆现表证且都治用解表之法,而表邪不解又均传里化热并皆治用清热和通便之法。此外,这两种病还在更多方面存有交叉,一在病机上,“伤寒同样有伤阴,温病同样有伤阳”;二在辨证上,伤寒六经也分上下,温病三焦也分表里,均离不开经络,更何况太阳证即为上焦病,阳明、少阳、太阴证即为中焦病,少阴、厥阴证即为下焦病,内脏的关系也是一致的,实不过一纵一横而己;三在处方用药上,伤寒表证虽以辛温解表为主,但也出有法从辛凉的麻杏石甘汤,可与温病所出辛凉之剂桑菊饮银翘散并存,在通便方面,

伤寒出有攻下之承气汤和润下之脾约麻仁丸,温病既用承气汤,又复出养阴润下之增液汤,并常合两方为增液承气汤而用之,还据情灵活加减使用诸如复脉汤等伤寒方……。由此可见,温病实为羽翼伤寒,应消除其分歧而力加统一之。这也有助于说明,秦氏研究外感病之证治,实熔古今之说于一炉,并力排经方、时方之分歧,只不过未涉寒温统一的具体方面而已。

 

四、主张以中医理法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

鉴于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目前还没有汇通,所以秦氏认为临床遇到业经西医确诊的疾病时,切不可生搬硬套,既要防止似是而非地仅据西医病名盲目施治,如遇炎症即用金银花、连翘清热,遇癌肿即用攻毒、解毒之治法,又要避免因西医诊断所引出的缺少治法或预后不良之类看法而束缚手足,甚或失去治疗的信心和勇气,相反地其时都应当搜集所存在的客观临床表现,特别要注意搜集从西医角度看来无足轻重的某些症状,然后再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细致地辨证,必须根据中医诊断和治疗方针予以处方用药。然而,既已经过了西医确诊,就应当确切的理解西医以及某些术语的含义,只有正确地参考西医诊断和进一步参考西医文献,才能对中医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有好处。此外,还需注意的是,“临床上不可能急切地把西医诊断的某一疾病用中医来全部解决,凡是在某一阶段或某一环节,真能运用中医理法取得确实疗效”,“都要做好记录,等到积累更多的病例,便能说明全面问题”,届时中医学术之汇通自会水到渠成,“不应当以完全解决为标准,使点滴的成果遭受散失,结果一无所获”。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