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蔡小香-->学术观点-->三、血证崩漏,首辨阴阳

三、血证崩漏,首辨阴阳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认为崩漏病因众多,临诊时病情错综复杂,常为虚实夹杂,寒热互见,气血风同病。必须详审病机,首辨阴阳。“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执简驭繁可概括为:凡血色质赤紫粘稠的属阳崩,暗淡和稀薄的属阴崩。临床上以阳崩居多,结合舌脉体征,就能掌握疾病本质,确立治疗方针。蔡氏指出:治疗崩漏在病机上注意分清是开阖不当,还是因摄乏权,是血病及气,还是气病及血。而治疗上掌握好补与清的主次,立方遣药要标本兼顾。临床上肝郁化火,迫血妄行或瘀滞冲任,血不归经,是开阖太过,为阳崩;而冲任受损,脾气虚弱,中气不陷不有统血摄血,属固摄乏权,为阴崩。前者宜清热化瘀,凉血止崩;后者宜益气健脾,补肾固冲。除了素体阳虚者外,多数阴崩是由于久崩久漏而阴血大伤,气无所附,阳气亏损所致。

崩漏尤以少女二七天癸始至及老年天癸将竭之期较多见。大致均值肾气应盛未盛,或将衰之际,阴阳每多偏虚。蔡氏还指出,凡六七之妇,平素又多忧郁不欢者,若经期不调,渐见愆后阻隔者,最需防察,志有崩决之兆,所谓“郁外而决”也。在临床上主张“求因为主,止血为辅”;补虚不恋邪,止血不留瘀;标本兼顾,气血互治,温凉同用,攻补并施,通涩得当,阴阳平调。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若取纯阳温煦,或择纯阴滋补,则有阳升而火动,或阴复而阳损之弊。故补阴时适当加入益气温阳之品,补阳时适当配以滋阳养血之味,从而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蔡氏特别强调气血阴阳寒热虚实等在崩漏发病的整个过程中,会相错相涉,必须“悟脏气之强弱,精气之消长,症势之缓急,攻补之和无后,斯足称良医”。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