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西医备考-->临床激光治疗学-->第三章 普外、皮肤科疾病的激光治疗-->三十六、褥疮、病因学及预防-->(四)康复(Rehabilitation)

(四)康复(Rehabilitation)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皮肤褥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褥疮合并症。流行病学分析皮肤褥疮一般分为三类:①青年人神经病学患者;②高龄患者;③住院患者。褥疮的确切发病率难以确定,原因是数量变化很大。患者在住院期间有3%~10%的病人发生褥疮。文献报道发病率与发病年龄呈稳定性增加,而住院的高龄患者流行病学可增加到20%~32%。并发现70岁或70岁以上年龄患者,髋关节骨折发生褥疮的为10%。Barton报道一研究组500例危重病人发病率约占45%,患病未入院而在家中治疗发生褥疮的为50%,而住院期间褥疮的发病率为42%。整形外科发病率为15%,有褥疮的病人护理量增加50%。

在这里复习褥疮的病因学,并探索新的临床预防办法。对防止褥疮发展有积极意义。

1.命名(Terminology) 褥疮是由于营养血供与机体组织发生血流障碍的末期结果。对于发生组织坏死的正确命名法目前仍有争论。当前互换使用的命名法较多,如压迫性溃疡等,但多以褥疮命名。因为褥疮名称源于拉丁语,意示着长期不活动引起的溃疡。实际上,许多褥疮都发生于长期不变换而受压迫的部位。较正确的使用名称应包括病理学而不仅是特殊体位。褥疮命名反映了对过度受压病理学的认识,而其病理变化是长期的压迫后而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最后导致组织溃烂。

2.褥疮病理学(Pressureulcer etiology) 褥疮(又名压迫性溃疡)可以划分为骨骼隆突与长期硬面之间压迫软组织时,渐渐产生局部性区域内的细胞坏死。褥疮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分为外源性、原发性、内源性及继发性等类型。外源性因素产生于软组织之上的机械应力,包括压迫、剪切力及磨擦力;内源因素决定于软组织衰竭的敏感性,包括营养不良、贫血、失禁及感染等。在这些病理因素中,多数支持褥疮的主要因素是长期压迫不活动。在1930年,Landis应用力微量注射法测定动脉血流的平均毛细血管压力3.99kPa。这个数值得到认可并作为超出组织损伤的压力界线。Lindan发现,产生静脉闭塞的压力并不导致组织坏死。

(1)软组织的血液输送(Blood transport to the soft tissue) 理解了褥疮的病因学,对了解血管分布及软组织的血液输送很重要。皮肤的血液供应来自皮下组织、肌肉内。以不同梯级组成供给动脉、毛细血管床及导液静脉的皮肤约4.22kPa,因此,平均毛细血管压约2.66kPa,以稍大的动脉相比,大大低于11.30~13.33kPa的压力。

对皮肤血供的主要功能是温度调节,皮肤血供过度与代谢需要有关。皮肤内平均血流比最低需求的营养要多许多倍。每100g组织,每分钟血液的流量0.8mL才适宜皮肤对氧的需要。皮肤血流与外部遭受压力的关系发生变化时形成褥疮。Daly采用含放射性同位素氙(133Xe)的盐水注射测量皮肤血流压力的作用,实验对象均为健康人员,及用前臂进行试验。加压前的平均血流量每100g每分钟14.8mL。每个对象应用0.67、1.33、2.0、3.99、8.0、11.97kPa外部压力进行16次试验。低于2.0kPa的压力时皮肤血流下降最明显,3.99~2.0kPa之间,血流维持不变,压力增加到3.99kPa以上时血流再下降。这些结果提示人体皮肤有自动调节血流的机制。并提示有局部血管扩张释放反应,局部降低氧供应,这种自动调节机制作用维持最低血流的需要,以保证皮肤的代谢要求。阐明了为什么大于3.99kPa压力血流比率仍下降,作用因素及病理变化等(参见图3)。

(2)压迫作用(Effects of pressure) 毛细血管血流受到局部压迫的结果是组织缺血及低血氧(缺氧)。解除压迫血流又进入组织,受压区域变得充血,这种现象叫做反应性充血。原因是局部发红突出,机体向缺血的组织供氧。局部血管扩张的防护机制是对缺血短时发生自然代偿的反应。在达到危急时界限前如果解除压迫并经过反应性充血,就可以恢复已遭受损害的循环。如果组织受压大于4.25kPa的压力作用于毛细血管时间较长,血管就发生萎陷并形成血栓。持续压迫阻塞血流,干扰淋巴循环,组织丧失氧(O2),营养素及代谢受阻。细胞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导致组织酸中毒,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增加,产生水肿,而最后细胞发生死亡,再修复已成不可能。

正常机体,通过感觉系统在产生缺血之前检测持续性局部压力。一个人有完整的神经系统对局部压力起代偿作用,并在坐、站、甚至睡觉时常常改变重力。经过反馈机制开始运动神经的活动改变身体位置,并解除骨隆突之上的压力。熟睡期的运动研究表明,健康人每15分钟经常性地改变体位。Exton-Smith及Sherwin调查了自主身体的运动与褥疮的发病率的关系,断定,每晚运动多于20次的人比活动次数少的人产生褥疮的可能性极少。Barbenel et al也认为运动性减少是褥疮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40岁以上的患者一夜运动计数测定认为其产生褥疮的危险性高,结果表明,病人入院后第3天晚间,机体的运动次数逐渐减少。逻辑上是不活动或不能运动的病人,不解除压迫就会导致组织产生溃疡。

褥疮致病的另一个因素是机体组织的压力耐受性。不同的组织对压迫有不同的敏感性,肌肉组织最敏感,而皮肤受压较耐久。文献报道外部压力作用于皮肤2小时后其下面的肌肉会产生缺血改变。相同压力作用于皮肤6小时肌肉完全变性。长期卧床的病人中许多皮肤的损伤是因压迫导致肌肉缺血,组织坏死的结果。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