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西医备考-->临床生物化学-->第九章 治疗药物监测-->第七节 需测定药物浓度进行监测的主要药物-->五、抗心律失常药

五、抗心律失常药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抗心律失常药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改变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传导性、动作电位时程、有效不应期等电生理特性,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显然,药物所致上述心肌电生理特性过度改变,将导致新的心律紊乱,因此这类药大多安全范围狭窄。由于心肌血液供应丰富,该类药血清浓度较能反映靶位浓度,并大多与治疗作用和毒性反应,特别是心脏毒性相关。用本类药物治疗的疾病,往往存在循环、肝、肾功能改变,将对该类药的体内过程产生影响。而本类药中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的代谢物仍有药理活性,此外本类中某些药物代谢上存在强、弱代谢型的遗传多态性(polymorphism)。基于上述原因,本类药物大多需进行TDM。由于篇幅限制,我们仅将该类药中目前公认应进行TDM的药物药动学参数、检测方法总结于表9-3,供参考。还应指出,某些情况下心电图对这类药物也为一有效监测手段,但不能替代TDM;反之,TDM的结果也应结合心电图改变及其他临床表现,作出解释和判断。

表9-3 需进行TDM的抗心律失常药药动学参数、血清浓度及检测方法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