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实用手册-->中医词典c~d-->拼音C-->(拼音C)第六篇-->齿衄

齿衄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证名。见《证治要诀·诸血门》。即齿间血出,牙宣。因胃火上炎,肾虚火旺,上焦风热等因所致。《证治准绳·杂病》:“血以齿缝中或齿龈中出,谓之齿衄,亦曰牙宣。”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胃脉络于上龈,大肠脉络于下龈,皆属阳明。故胃火上炎,或肾虚火旺,皆可引起本证。胃火实证,伴见口渴口臭,便秘龈肿,或发热,脉洪数,治宜清胃泻火,用抽薪饮清胃饮通脾泻胃汤藕节蒲黄。胃火虚证,多反复难愈,伴见口燥龈糜,口不臭,脉细数,宜引火下行,兼滋胃阴,用玉女煎甘露饮加蒲黄之类。肾虚火旺者,伴见齿摇血渗,睡则血出,醒时血止,治宜益肾水、泻相火,用六味地黄汤加牛膝天冬麦冬骨碎补、蒲黄;如上盛下虚,尺脉微弱,寸脉浮大者,加附子肉桂以引火归元。因上焦风热所致者,治宜疏风清热,用消风散芒硝内服。又有大寒犯脑者,宜白芷散。参见衄血有关条。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