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张重华

张重华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张重华(1940年—),男,汉族,浙江绍兴人。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教授、中医主任医师。出身于医学世家,其祖父张爱白在当地享有盛名,被收入绍兴名医谱。张教授从小耳濡目染,立志学医,1959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1965年毕业后,留校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任临床医师及教师。他好学善问,精勤不倦,博采众长,潜心钻研,虽为西医师,临床中体会到中医的好处和必要性,1967年首先在医院建立耳鼻喉科中西医结合组,1973年主动要求参加上海市第五届西学中班学习,其后又遍访上海的中医喉科名医,上门求教,1978年起跟师中医喉科前辈张赞臣教授,深受教益,并得到老师的高度赞赏,1979年考入上海中医学院师训班内经组学习医经,在文汇报上发表“谈谈对中医现代化的看法”,率先提出实行中医现代化的主张,受到中医界的重视,其观点得到许多著名老中医的赞同。1986年赴日本医科大学作“鼻出血”专题研修,1987年归国,继受聘担任日本医科大学顾问研究员。1990年参加上海市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研究班学习,正式拜张赞臣先生为师,成为其学术继承人之一。1993年结业,经上海市卫生系统高评委评审通过,获中医主任医师职称。历任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医科大学学位委员会及高评委员会委员。1996年获上海市高尚医德奖,1997年获上海市十佳医师提名奖。1990年起兼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科教副院长,1996年升任院长至今,现为上海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及常委会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还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分会理事、耳鼻喉科学组主任委员,以及中华医学会和上海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生物工程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等。1997年担任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研究班指导老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学术上认为:五官虽是局部,治须整体调整;重视扶持正气、保护脾胃;治五官病宜肺肝并治,注重疏导解郁;疑难病多血瘀,活血确能止血;经络意义重大,临诊不可疏忽。临床上善于发挥中西医之长,尤其在难治性鼻出血、顽固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嗅觉障碍、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及耳鼻喉科其它疑难病的治疗方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常获得满意的疗效。在国内同行中享有声誉。医疗上,强调为医必须做到“精、诚”,以精湛的医术,诚心诚意为病人服务,并身体力行,得到病人的信赖;业余时间,笔耕不辍,迄今发表论文5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20余部,还担任了《喉科启承》、《现代中医药应用及研究大系--五官科分册》、《中医耳鼻喉科学》等专著的主编。

科研成果

一、获奖情况:

1。《难治性鼻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获上海医科大学科研成果奖

2。《410例难治性鼻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获199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3。《活血化瘀研究》(分课题负责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4。《气功麻醉》获卫生局重大科研成果一等奖(分课题负责人)。

5。《鱼肝油酸钠的临床应用》获市农业口科技成果二等奖

二、获得2项专利:

改良鼻止血气(水)囊及喷喉装置作为第一设计人获2项专利。

学术观点:

(一)五官虽是局部,治须整体调整

(二)重视扶助正气 保护脾胃为要

(三)五官病多涉肝,治宜肝肺并治,注重疏导解郁

(四)疑难病多血瘀,活血确能止血

(五)经络意义重大,临诊不可疏忘

证治经验:

(一)鼻出血

(二)鼻渊(慢性鼻窦炎)

(三)鼻鼽(过敏性鼻炎)

(四)鼻窒(慢性鼻炎)

(五)鼻蕈

(六)耳鸣耳聋

(七)喉疳(咽喉部溃疡)

(八)喉源性咳嗽

(九)慢喉痹(慢性咽炎)

(十)慢喉喑

(十一)梅核气

(十二)咽喉部急性感染

(十三)肿瘤

用药特色:

一、仙鹤草

二、蝉衣

三、血余炭

医案:

(一)鼻渊(慢性鼻窦炎)

(二)鼻渊头痛

(三)鼻衄鼻出血

(四)鼻鼽(过敏性鼻炎)

(五)干性喉疳(声带白斑)

(六)喉喑(慢性喉炎)

(七)颈部炎性肿块

(八)腮腺癌术后

(九)鼻咽癌

(十)慢性喉炎伴声带接触性溃疡

(十一)阴虚乳蛾

(十二)喉炎咳嗽

(十三)喉疳(口腔溃疡)

(十四)干燥性鼻炎

(十五)鼻蕈(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十六)喉源性咳嗽

医话

1、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

2、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3、中药的“攻”“补”及其他

4、医德为本方成医

验方

一、逐渊汤

二、祛瘀止衄汤

三、扶正止鼽汤

论文

难治鼻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更多论文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